近日。工作室杜思宏等在《Urban Climate》上发表题为“Development of an expanded local climate zone scheme to accommodate diversified urban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China”的研究论文(DOI: https://doi.org/10.1016/j.uclim.2024.102009)。《Urban Climate》是环境科学领域国际著名SCI刊物,在JCR分区ENVIRONMENTAL SCIENCES中属于Q1,并为中科院二区期刊,2023年影响因子为6。
局地气候区(LCZ)方案有效地将城市形态与热环境联系起来。然而,面对多样化的城市结构,最初的 LCZ 方案遇到了类别限制和类内温度差异的挑战。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扩展的 LCZ 方案,以适应多样化的城市形态演变。根据中国上海街区的建筑占地面积比(BFR)、平均建筑高度(BH)和平均天空视角系数(SVF),建立了 32 个街区原型。然后,根据街区的形态和温度指数,采用 k-means 聚类方法对街区原型进行分类。k-means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聚类方法,可使聚类之间的距离最大化,聚类内部的距离最小化。结果表明,区块原型被聚类为 14 个等级,高层低密度区被细分,6 个等级内的区块未被初始低密度区方案覆盖。因此,通过引入四种新的低密度区类型,并对最初的低密度区类型进行调整和细分,制定了扩展的低密度区方案,其覆盖的街区比最初的低密度区方案多 35%。平均 SVF 与 LCZ 温度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而 BFR 和 BH 对温度的影响则取决于 LCZ 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