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工作室三位同学顺利通过博士论文选题与中期考核 2022年12月11日下午,工作室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晓宇、杜思宏,以及2020级博士研究生张新开同学分别进行了博士论文选题以及中期考核答辩。 王晓宇同学的博士选题为《考虑气候变化和热湿耦合效应的城市建筑能耗高效计算方法研究》。城市建筑能耗模拟技术为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实现低碳节能的目标提供基础性的科学计算手段。而目前在城市建筑能耗模拟领域还存在三大瓶颈问题:计算效率低、无法应对热湿耦合效应以及无法应对气候变化影响。针对上述研究问题,该选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包括:1)从最耗时的辐射模块切入,提出邻域建筑面法来高效计算城市建筑表面阴影和各表面间视野因子,实现城市建筑表面辐射模块的高效计算,最终极大提升城市建筑能耗总体模拟效率;2)提出基于等效电路法来建立综合考虑建筑层面和微气候层面热湿耦合效应的城市建筑能耗模型;3)提出大-中-微三尺度气候级联模型,将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影响纳入微气候模型中,并作为城市建筑能耗计算的边界条件。最后,结合以上三点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作为应用案例,分析梅雨季节、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对城市建筑能耗影响。 杜思宏同学的博士选题为《面向城市设计的多尺度风热环境评价与优化方法》。该研究旨在解决现有评价及优化方法在城市设计中的可用性较差,考虑尺度不全面,应用策略不清晰的问题。研究的目标包括:明确多尺度城市风热环境评价与优化的基本原则;针对风热环境的多尺度特性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揭示多尺度城市、景观形态与风热环境的关联性,并提出面向城市设计的多尺度风热环境优化设计方法。主体研究内容包括:规划设计中城市风热环境的尺度分析和不同尺度的既有评价及优化方法;中观与微观尺度城市风热环境的评价方法;面向城市设计的多尺度风热环境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基于城市街区类型的微尺度风热环境评价与优化方法;基于中小尺度风热环境特点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中小尺度风热环境优化的城市景观格局与通风廊道设计策略。 张新开同学的博士选题为《低能耗导向的城市形态智能生成与优化研究》,其研究目标旨在提出以低能耗为导向的城市形态智能生成与优化方法,并基于ArcGIS二次开发实现该方法的工具原型,为低能耗城市设计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当前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建立了基于张量场和多智能体的多级路网生成方法以及对应的工具原型;基于工作室既有研究,进一步完善成形了基于Grasshopper平台的城市建筑能耗动态模拟方法,为后续构建数据驱动的计算模型提供了基础;基于Grasshopper平台,初步打通了城市形态智能生成与优化的全流程等。 此次选题与中期考核委员会包括: 组长:高乃平(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教授) 委员:匡晓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 金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叶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 黄子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助理教授)
|